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3年8月13-19日,在河南省教育厅毛杰厅长的安排部署下,我省遴选的300名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教师在安徽合肥参加了以“科学引领 教育未来”为主题的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本次培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全国知名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资源、师资,打开了河南老师们的视野,冲击了思维,转变了意识、观念,鼓舞了老师们投入科创辅导、科教育人的信念。本次培训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也是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等三个办公厅联合发文《关于做好2023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本次培训活动由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主办,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和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承办。
8月14日,培训会议举行了开班仪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院士、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海龙、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处长范体宇、中科科技培训中心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李海龙主任主持,范体宇处长进行了致辞。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针对培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阐明了本次培训的主要任务,对我省近年来科学教育总体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发展方向,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全省科学教育教师代表提出殷切期望:认真学习领会,提高科学素养;健全课程体系,落实科教育人;转变教学方式,提升科教质量;着眼社会大课堂,拓展科学实践。
本次培训活动的首场报告是由杨金龙院士带来的《探索分子世界的奥秘——单分子科学简介》,杨院士以什么是单分子、为什么研究单分子、单分子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进展等内容,引领老师们充分了解科学前沿信息及其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运用和转化。他的报告通过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丰富的例证、生动的动画视频,将深奥的单分子科学知识以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演绎出来,让在座的老师们既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又有大道至简的领悟。
接下来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卫平教授的《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创建高质量科学课程》、天津师范大学吴艳茹教授的《技术与思维的融合:谈创客型教师的培养》、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金淼老师的《社会资源助力科学教育——以博物馆+学校为例》、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康升红博士《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其应用》、北京师范大学魏锐教授《项目式学习——推动核心素养教育落地》、GreenpowerChina CEO张俊义老师的《科学教育工坊:工程科学实践》、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范体宇处长《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活动与工作》、《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编辑黄锦华博士的《科技论文写作》、安徽大学李雅筝博士的《利用生成式AI打造高效STEAM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倪永强主任的《世界科技前沿与热点研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张素贞博士的《种下未来科学家的种子——科研方法论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北师大附中张亚老师的《基于跨学科角度的科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刚永运老师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实践流程与方法技能》、浙江省温州科技高中谢作如老师的《人工智能支持下的中小学科创教育实践》等一系列专题讲座,集院士、科学家、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于一堂,从不同层面,多维度视角,与河南的科学教育教师代表们面对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与探讨,既有科学前沿与研究,又有科创转化和实践,使与会老师们专享了一场科学、科技和科教的饕餮盛宴。
专家报告之外,参训教师实地探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合肥创新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近距离观察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了解数字经济新模式等。令人兴奋的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缩写为EAST),被誉为中国的“人造太阳”,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实现了中国核聚变研究方面里程碑的突破。
本次培训接近尾声时,参训老师纷纷表示:要不断努力,在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在提升中追求卓越品质,要将科学教育落到实处,要让科学创造成就未来!
“本次培训收获很大,不仅仅是理念的更新,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学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通过几天的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学生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心灯点亮,为学生种下科研的种子,培养思维的能力。让这种相荡和相击成就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眼界和见识,把新科技新发展带给学生,然后学生在课堂中看到未来的样子,让学生树立信心,在学生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给学生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撰稿:孔晓娟 贺现峰 审核:鲍聪晓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