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阅读天地
中国共产党至今已历经了100年的风风雨雨,她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的任务,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小康生活,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豫州大地上,也正是由于一批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坚守岗位,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才有了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的新河南。他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串串熟悉的名字,永铭记在人民心中。
一、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焦裕禄,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焦裕禄同志病逝,终年只有42岁。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1962年焦裕禄同志在国家加强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来到了艰苦贫穷的河南兰考县任职。当时兰考县饱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当时河南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农村粮食欠缺,而地理环境恶劣的兰考县粮食更是极度缺乏。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焦裕禄同志抛开县里原有的资料,深入基层,重头调研,他仅靠着双腿和自行车,用一年多的时间跑了100多个大队。在掌握真实情况后,焦裕禄同志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人民群众封沙、治水、改地。当风沙肆虐的时候,他却带着同志们扛着标尺,带着仪器去查风口、探流沙;当大雨滂沱的时候,他不顾危险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掌握风沙水害的规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他为了解决风沙危害向老农请教,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找到方法后又本着严谨的态度,反复试验。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仅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也在与病魔作斗争,他身患肝癌,忍着剧痛却坚持工作,直至1964年临终之际还在遗憾没有将兰考的风沙治理完,他提出要葬在兰考,看着后人继续奋斗。现如今,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已是山清水秀,四季常青,他的名字铭刻在兰考县人民的心中。
二、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杨水才,中国共产党员,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江南的战斗中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获“人民功臣”称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杨水才同志生前先后任河南省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生产队队长、桂村管理区副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1966年因长期工作劳累病倒,逝去时年仅44岁。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水道杨村的地理面貌是两岗夹一洼,高岗缺水地区。在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下,人民生活困苦。杨水才同志为改变恶劣的环境,他想尽一切办法,带领群众挖塘治岗,唱响了“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有效地解决了水道杨村的农业灌溉难题。水道杨村贫穷落后,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刻苦学习果树嫁接技术,生病也要去嫁接树苗,多次晕倒在苗圃里,硬是带领群众完成了几万株树苗的嫁接任务,发挥了党员干部先进示范作用。不仅如此,杨水才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大公无私,据说,他自己的侄子不过是吃了果园里的两个坏桃子,本就不宽裕的他硬是掏出一角钱,让侄子交给大队会计才算完。他弟弟移栽了苗圃一棵杏树苗,他知道后对自己的弟弟是严加批评,并要求重新把树苗移回去,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一次次对家人严格要求的举动,让群众感受到了杨水才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甘做人民群众公仆的高尚品格。
三、时代楷模——燕振昌
燕振昌,1942年出生,历任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2014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病逝在工作岗位上。2016年1月25日,中宣部授予燕振昌“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是燕振昌当了44年村支部书记的地方。书柜里,是燕振昌整齐摆放的其他93本工作日记,从1972年直到他去世前最后一刻。44年如一日,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苦干实干,脱贫致富,把昔日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燕振昌历来要求村干部做事是非清楚、不和稀泥、不搞特殊。为了督促村务公开,水磨河村实行了二三十年的“腊八算账”。每年腊月初八前,村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燕振昌给自己定了个“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还把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总结为 “五子”,即带好班子、多赚“票子”、当好“孺子”、转换“脑子”、干出“样子”。村子发展了,但燕振昌没从村里占一点儿便宜。“跟他结亲,不占便宜,净吃亏了。”妻子张改真说。村里第一次盖新社区时,大家都争着要门面房,燕振昌没要,张改真也没吭声;到第二次盖时,张改真说:“咱也要个门面房吧。”燕振昌说:“咱是干部,不能争这个,先紧着人家吧。吃亏是福。”
燕振昌同志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精神。“干工作要像春蚕吐丝,兢兢业业到死方休。做人要像点着的蜡烛,从头燃到脚一生光明。”燕振昌说到做到。燕振昌去世时,全村人悲痛万分,自发为他送行……经许昌市委批准,他的身上盖着鲜艳的党旗,被安葬在村里的祭祖园。园门古朴,上面镌刻的正是他亲自编写的对联:“伏牛灵照忠孝子,暖泉滋润德善心”;横批“德泽犹存”。
在河南,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原大地上,正是这些迎难而上,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员们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才有了今天大美河南,幸福河南。他们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意志永远激励着后来的人。
参考资料:
[1] 焦裕禄生平简介.南方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2]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焦裕禄.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0-04-18]
[3] 148.杨水才.大河网.2009-08-24 [引用日期2014-10-16]
[4] 94本日记背后——追记河南长葛市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燕振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8-18 [引用日期2015-08-18]
[5] 用生命践行使命 追记长葛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凤凰网.2015.5.12 [引用日期2015-05-13]
[6] 似曾相识燕归来.大河网.2015.02.12 [引用日期2015-05-13]
供稿:尚新新 许昌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