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阅读天地

小议“万里长征”

发布日期:2021-06-10 来源: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一、万里长征的提出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里程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却鲜为人知。这里笔者就对这几个问题做一些介绍。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两万五千里的概念是怎么来的?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的陕甘支队到达陕北。10月23日,陕甘支队在吴起镇召开干部大会总结长征。在这个总结大会上,毛泽东说,从瑞金算起,我们共走了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已经走了二万五千里”。        所以,两万五千里这个数字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是在很正式的场合,对亲身经历过长征的人说的。而且毛泽东说的非常科学,他是根据红一军团的统计,说走得最远的部队走了二万五千里,并不是说所有的部队。后来,二万五千里的概念成为红军长征的代词了。

二、真正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人们耳熟能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程,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根据《党史博采》杂志记载,长征中,有一些红军干部一直坚持写日记。其中,肖锋的日记最为完整详细,几乎一天都不少,内容既包括每天的天气、行军路线、作战行动、人员伤亡、弹药消耗以及俘虏缴获,也包括当天的行走路程、所到地点等。根据这些日记,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对长征进行了初步总结,路程就是据此逐一汇总计算出来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出江西瑞金,结束于1936年10月红军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具体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81.png


(注: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十五个省区,翻越了二十多座崇山峻岭,走过了三十多个急流险滩,遭遇了四百多次战斗,平均每三天就会发生一场遭遇战,但是即便如此,仍然保持着平均每天二十五公里的行军速度,长驱二万五千里。)

讲到长征的伟大意义,毛泽东有经典的概括:“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失败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82.png


(注:湘江战役以红军受到重创而结束。红军人数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2]

注释

[1]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 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

 

供稿:曹亚美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