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阅读天地
卫辉是卫河之滨的一座小城,地处太行东麓,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河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说黄帝大战蚩尤就在这里,这座小城至今仍然留存着比干庙、望京楼、镇国塔等多处历史遗迹,众多历史遗迹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比干庙,卫辉比干庙是中华大地上保存最完整的比干庙,也是华夏第一座墓地与庙宇合一的建筑群,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庙”。按照清中期《汲县志》的记载,“魏孝文帝南迁至此,因墓立庙,此庙所由昉也。”1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后,历朝君主如唐太宗等都不断在此加修比干庙、封谥比干,表彰这位忠君爱国的贤臣;历代有许多文人,如孔子、李白、王维等都曾到比干墓赋诗凭吊,留下文学作品怀念这位千古忠臣,2其中孔子剑刻的“殷比干莫”墓碑,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素有“天下第一碑”之称,这些文学作品和碑文使得比干庙成为文化重地,对华夏文化影响深远。
图片一 孔子剑刻“殷比干莫墓碑”
一、比干其人
经过文学作品《封神演义》的描绘,再加上以此为蓝本的各种影视作品的渲染,直言进谏却被商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其忠贞爱国的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封神演义》是文学作品,但比干其人其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比干,子姓,名干,沫邑人(今河南卫辉市北),因封地在比(今山东淄博一带),被称为“比干”,是商朝第十五代王文丁之子,十六代王帝乙的弟弟,末代商王帝辛(纣王)的叔叔,3比干一生忠君爱国,多次冒死进谏商纣王,《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纣愈淫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 4《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5面对昏聩残暴的君王,比干明知直言进谏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毅然舍生取义,其忠勇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敬仰,被剖心而死的悲惨结局更让人叹惋不已。据说周武王灭商后,感念比干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为其封墓,并找到比干的儿子,赐姓“林”,比干因此成为林姓太始祖,比干庙成为林氏家庙,是林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6
图片二 比干庙山门
从周武王开始,历代帝王不断加封、神化比干,再加上后世文人雅士的推波助澜,比干逐渐由“人”升格为 “神”,统治者封之为“国神”,即国家的保护神;读书人尊比干为“文曲星”;裘皮行业奉为行业始祖神;普通民众则出于对比干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尊之为“文财神”。7文财神比干身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传统商业伦理,在中国财神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不容小觑的,卫辉因此被称为“中国财神文化之乡”。 8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神话传说之外,卫辉比干庙还保留了很多与比干文化相关的风物传说。
二、风物传说
比干庙的风物传说中,最为著名的是空心菜、空心柏、棺材柏、天葬墓,这几个传说也是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笔者曾有幸参观过比干庙,恰遇一附近村落的村民到庙中办事,听闻笔者第一次到比干庙,非常热心的介绍了这些传说。民间传说比干被挖心之后,并未死去,得神仙指引,前往“新”(今河南新乡)地,妖后妲己变化成一卖菜老妪,叫卖空心菜,比干问道:“菜没心能活,人没心能活吗?”妲己正想害死比干,便说道:“菜没心能活,人无心必死!”比干听后吐血而亡。此后,当地的野菜为忠臣惨死而感到悲愤,都不再长心;老柏树甘愿献出自己的心给比干,于是成了空心柏,这棵空心柏位于比干庙正殿前,树心开裂,分叉处有一拳头大的凹洞,看上去好像树没有“心脏”;因忠臣比干惨死,上天震怒,霎时飞沙走石,堆土成墓,掩埋比干,是为“天葬墓”;掩埋之时,上天不忍忠臣薄葬,天降棺材板,厚葬比干,多出两块板没用到棺材上,于是落地生根,是为“棺材柏”,比干庙大殿北院确实有两棵扁平如板的古柏树。河南大学2005级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程玉艳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对卫辉比干庙的风物传说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还认真的记录了讲述者的姓名、年龄等信息,9笔者听到的这几个传说在文中亦有记载,可见这些传说是当地人民耳熟能详的。 程玉艳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对比干庙风物传说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认为这些风物传说体现了当地民众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也昭示了当地人民忠心爱国的的道德修养,这正是比干文化、比干精神的现实意义。10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武男亚也认为比干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刚正不阿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素材。11
三、现实意义
作为林氏太始祖,比干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林氏家风的重要内容,从唐代九牧林之一林蕴“臣远祖比干,忠谏而死。天不厌直,复生微臣”的贤良方正科对策中、12从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中,不难看出与比干一脉相承的忠贞大义;1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谏臣,比干忠烈为国的精神,影响着中原乃至华夏儿女,投江赴死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太行公仆吴金印等,都是爱国爱民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说:“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迸发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14传承比干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正是我们今天研究比干文化、弘扬比干精神的现实意义。
注释:
1. (清)徐汝瓒等修《汲县志》,清乾隆二十年重新刻本。
2. 葛晋荣:《比干的人格与神格的转换——“神道设教”的典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4月。
3. 何东成主编:《比干与林氏》,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
4.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樊丽娟:《近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与比干文化的弘扬》,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1月。
7. 李进宁、左攀峰:《比干形象的历史神话化考略》,新乡学院学报,2019年1月。
8. 任志强:《从忠谏之神到财富之神——比干财神形象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3月。
9. 程玉艳:《卫辉比干庙风物传说研究》,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
10. 程玉艳:《卫辉比干庙风物传说研究》,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
11. 武男亚:《关于卫辉比干庙地方风物传说分类研究》,黑龙江史志,2015年7月。
12. 马帅:《空间分离性型的同源文化旅游地合作开发研究——以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为例》,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2011年。
13. 牧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透过林氏谱牒看林则徐的家风传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3月。
14.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强国平台,2020年9月3日。
供稿:马会敏 新乡卫辉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