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阅读天地
党旗飘飘名垂千古,党徽闪闪为民造福,党史硕硕功在千秋,党歌声声唱响美好。历史的风烟已去,革命的精神铭记。作为开封市的历史教师,在这重大的历史时刻,心随所愿,追寻革命先烈在开封的活动,研究学习古城革命精神。
(一)河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无数爱国人士。河南开封的学生致力于新思想的宣传,马员生和杨放之是最早搞墙报的人,经常在上面刊登一些进步学说,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当年预校由于离市区较远,师生购买东西不方便,马员生、杨放之等人就在校内成立贩卖部,并借此传播进步书刊。有一位叫徐旭生的教师,不仅在开封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教师代表,登台慷慨演说,还在学校里积极向学生宣传进步学说①。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三·一八”惨案刘和珍被杀后,只有一个独自提着马灯的人去铁狮子胡同向她的遗体告别,此人正是徐旭生。1918年,哲学家冯友兰,也在北大毕业后回到早年求学的开封,与几位好友共同创立《心声》杂志,以其新锐的观点,成为当时河南省宣传新文化运动之独一无二的刊物。
进步的思想催生进步的组织,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为河南最早成立的一批共产主义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学生运动的深入开展,又为组织成立储备了优秀的人才基础。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冯品毅先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开封。冯先生学识渊博,教学方式新颖,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他的课堂座无虚席。课堂上,他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残酷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课堂外,他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并秘密发展了杨庆祯等9名团员。冯品毅在自己的卧室外间,设立了一个阅览室,供进步青年在这里阅读《向导》《先驱》等进步刊物。在这里,学生们意气风发、畅所欲言,他们谈人生、谈理想,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少年强,则国强”,“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更需要我等少年团结奋进”,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②。
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1923年2月25日,隶属团中央直接领导的第一师范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在开封一师正式成立,这是开封第一个基层团的组织,也标志着河南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在开封诞生。一师团支部受团中央领导,此后,开封成为河南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冯品毅出任书记,杨庆祯、王德兴任干事。团支部成立后,冯品毅带领团员积极投入到激烈的现实革命斗争中去。1923年3月26日,开封一师发起组织收回旅顺、大连的反帝爱国游行,开封各校学生走上街头,散发传单,进行爱国主义宣传。5月9日,“国耻纪念日”开封一师团支部积极参与以“勿忘国耻”、“对日绝交”等为主要内容的反帝爱国宣传。1924年11月,在取缔教会学校、收回教育主权运动中,开封一师积极行动发起组织了河南收回教育主权促进会,推动反帝爱国行动迅速发展。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省立一师随即罢课声援,揭开了河南人民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热潮的序幕,有力地推动了开封的反帝爱国斗争。团支部成立后不久,沪汉惨案消息传来,冯品毅出任副总指挥,在团支部协助下,领导开封10余万人参加全国致哀日活动大会。
在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群众斗争中,一师团支部书记冯品毅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力量,进而吸收先进分子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1924年,经他介绍入党、入团的学生有刘英(后曾任河南省学联主席、团河南省委书记)、韩沅波(曾任中共满洲省总行委主席团常委兼军委书记)、朱尚忠、何国均、高奇等。他还同共产党员、嵩阳中学教员江梦霞(开封市第一任市委书记)一起,在开封工人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工人杨春芙(建国后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李春泉(一九二五年任开封工友联合会会长)等加入共产党。随后他还辗转广州、信阳、北京、家乡大名县等地,宣传革命思想,发展进步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家。
1930年,冯品毅在与家人返京途中不幸遇难,终年30岁。冯先生英年早逝,他短暂的生命在党的奋斗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开封的革命工作更是闪放光彩,开封人民不会忘记这位革命先烈,会永远铭记他!
(二)李大钊同志两次来汴指导工作
河南大学老校区6号楼旁边的李大钊雕像(开封市党史办提供
今天河南大学的六号楼前,矗立着一座李大钊的雕像,雕像底座上有两段说明文字:“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5年7月,李大钊为做国民二军的统战工作来汴,在此楼的教室里为我校师生作了关于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演讲。”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开封之旅不仅掀
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更推动了大革命时期河南革命运动的广泛发展。
李大钊(开封市党史办提供)
李大钊第一次到河南是1922年,正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不久,北京政府被冯玉祥、胡景翼、孙岳推翻,而在此次北京政变后,冯、胡、孙三人的军队也改称为国民军一军、二军、三军。胡景翼于1924年12月10日左右率军南下,直攻郑州进驻开封,从此国民二军驻扎河南,胡景翼任河南督办,由李大钊派遣的屈武同志则帮助胡景翼为稳定河南局势作好政治工作。胡景翼是同盟会早期会员,而且是一个倾向革命、胸襟开阔兼收并容各方人士的军人,胡景翼到河南开封后,经过十几天艰苦工作,河南局势逐渐得到稳定,但胡景翼深感有许多重大问题还得不到解决,于是想请李大钊来河南一趟,而此项邀请事宜则由屈武担任。屈武到达北京后,径直去找李大钊,把胡景翼的亲笔信交给李大钊,并向李大钊汇报了河南的情况。第二天,李大钊对屈武说:“考虑成熟,决定到河南一趟。”1925年1月初李大钊来到河南开封,停留了大约一星期左右,与胡景翼进行了多次会谈帮助制定治豫方案,解决了几个问题:从苏联运来的军事武器,在国民军中如何分配的问题;派苏联专家、顾问等有关问题;整队军队、要求派苏联专家到部队来;有关政治上组织上的重大问题等。李大钊回到北京后,即根据胡景翼的要求及整个河南情况,先后派往河南大批优秀党员、苏联顾问,充实加强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李大钊所做的这些工作,使得当时整个河南各方面工作都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对河南党、团、工会运动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李大钊再临开封,是在河南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时刻。1925年4月10日,胡景翼患疔疮不治身亡。著名学人章太炎言道:“景翼以民党少年特起,慨然有澄清之志,海内乡风,景翼亦自发抒,期以河南为根本,次第匡复,病丁疽甚,十四年四月十日,卒于开封。③” 统治河南的大权旁落到岳西峰之手,岳西峰是国民二军的师长,为人孤独傲慢,思想落后守旧,对胡景翼在世时制定的各方面政策不能很好执行,对胡景翼在世时的主要工作人员不敢大胆重用,疏远开明的国民党元老,对共产党冷落无情,导致河南局势急转直下。岳西峰为了进一步扩充地盘,盲目向四面出兵,此事由苏联顾问团反映到了李大钊那里,李大钊一听,为了解决以上诸问题,李大钊决定再次赴汴,1925年7月,李大钊带着与国民二军素有渊源的于右任再次来到开封,力图挽回危局。
来到开封后,李大钊向岳西峰宣传中共的革命主张和对时局的看法,希望他能像胡景翼一样继续支持河南工农、青年学生的革命运动,巩固统一战线。此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后不久,
河南大学六号楼李大钊讲演处(开封市党史办提供)
李大钊为了让河南人民认清英、日帝国主义真面目,他顶着酷暑在当时中州大学六号楼三楼图书馆的小礼堂为学校师生及开封军民作了“大英帝国主义侵华史”的主题演讲。该演讲刊于1925年8月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社创办的《雷火》第8期上,是河南仅存的李大钊珍贵的文献之一。李大钊先从“帝国主义者如何进入中国”讲起,并罗列了英帝国主义三百年来侵略中国的历史,号召国民参加革命运动,认为“中国人民要想翻身非全民觉醒不可”,提出了“尊重民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三条运动口号,并希望“中国的青年诸位,全都起来,参加现在之国民革命运动,使之早日实现。”听过李大钊讲演的李瑞安,清楚记得那是1925年6月沙基惨案以后,“今天不仅忆起导师讲话之大要, 即如因他来时,适值炎夏,身穿件白夏布长衫,从台之左侧走上讲台,那样的细节 , 在我脑海中今天犹有清晰的印象。”④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曾有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当时的省城开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他们在开封的光辉历程而今已成为开封革命文化的珍贵记忆,回忆往昔,党史百年,在传承红色基因、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在古城这片热土上的努力,更热爱现在的开封,开封必将走向“开封”。
注释:
①资料来源:河南大学校史馆
②资料来源: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 魏佳
③章太炎《胡景翼先生传》
④李瑞安《革命导师李大钊在中州大学讲演纪要》:
供稿: 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赵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