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文件 >教育厅文件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史彩娥
高考落下帷幕广大学子迎来假期生活。但不少考生却出现了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识别心理问题并学会恰当的调节方法?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及时识别这些问题,协助考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学会恰当的调节方法格外重要。而今年的高三学生不仅要面对“疫情”的考验,在居家学习一段时间后马上就要面临高考,这给他们无形中增添了许多心理压力。
Part1 放纵心理
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终于结束了,有的考生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但一些考生由于高考的结束而过分“泄压”,出现通宵打游戏、生活不规律、玩耍聚会饮酒过多、结伴出游溺水、交通事故等安全问题。
给家长的建议:关注孩子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实时与孩子沟通交流。
(1)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上网表现,给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建议与辅导。
(2)和孩子及时沟通交流。问一下在网上都看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自己比较喜欢和感兴趣?一次上网多长时间?眼睛累不累?上网后眼睛模糊吗?需要配个遮光眼睛吗?
(3)当孩子上网时,家长可以坐在孩子身边观看20分钟左右,陪孩子一起做他高兴的事情。当孩子谈论网络有关的问题时,家长也要耐心倾听。如此,当家长问孩子问题时,孩子也会如实回答家长的问题。
让孩子与自己沟通交流的前提条件是亲子关系和谐。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上网就当面指责,孩子当然不会如实告知自己的想法,也会直接无视家长的建议。
(4)反复交代孩子假期安全等注意事项。游泳问题、聚会喝酒问题,外出游玩问题等。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家长最好要知晓孩子的活动安排。
Part2 焦虑心理
虽然高考结束了,但仍然有一些考生处于担心焦虑中。他们有可能是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有可能是家长对其期望值高的考生、还有可能是性格中追求完美的考生,他们担忧某个题没有回答完整、高考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挥或者担忧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平时成绩不太好,家长批评指责多的考生也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不愿意谈论与高考有关的事情等情况。
要解决考生考后的焦虑情绪,首先要找出考生的担心与焦虑。
(1)怎样解决考生的担心和焦虑?
当考生出现担心和焦虑时,可询问自己:担心有用吗?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总担心和焦虑会带来哪些危害?写出来这些危害,每天阅读三遍。
让自己忙起来,当自己的生活很充实时,自然会减轻内心的担心和焦虑。
(2)担心考不好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时
询问自己: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吗?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会怎么样?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写下来)?
事实证明,一个人未来的成功与上什么样的大学没有必然联系,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自信心和持续的努力相关。
(3)高考没有考好,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其实,只要自己努力了,无论什么结果父母和老师都能接纳和理解的。如果这些想法让自己压力很大,直接把自己的担忧与父母老师交流一下。
要明白,一次高考成绩不能定终生,即使没有考好,接纳自己的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坚定自己的梦想,过好每一天就是成功。记住: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也建议教师、家长和同学:发现考生情绪不稳定且持续时间长、行为有异常、性格明显和过去不同、焦虑情绪突出、言语过激、绝对化想法明显如“考不上某个大学我没脸见家人”,“非985或211大学不上”等等情形,要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辅导。
Part3 迷茫心理
高考过后考生从过度的紧张状态突然变为完全放松状态时,他们会疯狂的打游戏、刷屏,追剧,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无秩序感和无节奏感,这样的生活状态带给他们无尽的迷茫和空虚感。
建议:趁着高考成绩还没出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假期生活做个具体规划。
如在家学厨艺,每天给爸爸妈妈烧几道菜;也可以看课外书,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旅游、考驾照、去做志愿者、临时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等,利用假期提高实践技能。但是注意一点:凡是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一定不能去。
Part4 不平衡心理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尤其是考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有的考生发现平时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考的成绩和录取的大学都比自己还好,就会产生不平衡感。
建议:俗话说,考试成功,赢在心理。
有的考生心理素质不太好,遇到大考就会考试焦虑,考试成绩肯定受影响;其次,纵观今年的高考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平时的阅读和知识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维的灵活性等。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好,是因为熟悉自己学校教师的出题习惯,学习是死记硬背型,知识面狭窄,遇到高考题目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时,差距就显示出来了。
明白这个道理,就要学会接纳他人成绩比自己好、自己有些方面确实与他人有差距的事实。
Part5 不知道怎么填报志愿
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比较迷茫,尤其是周边家人朋友存在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
建议: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未来打算从事的职业类型、自身性格特点决定你适合何种职业。
建议考生咨询心理教师,做个性格、职业兴趣测评;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决定报考哪些学校比较有把握,同意调剂志愿一栏怎么填写等等,还可以咨询有经验的老师或朋友。
特别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如果遇到家长和孩子报考志愿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寻找心理教师的帮助。
具体的志愿填报信息要通过省招办提供的志愿报考参考资料和省招办的官方网站以及高校的官方网站获取,防止被虚假的招生广告误导,出现志愿填报失误等情况。
Part6 高考成绩不理想该不该复读
(1)如果高考成绩明显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想要复读。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父母沟通后,如果他们也同意你的想法,可以选择复读。
但是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明年高考成绩还不如今年,平时考试成绩没有应届生考得好,自己的成绩在班级里不突出,你是否能接受这个现实?你的心理承受力怎么样?假如选择了复读一个月后又后悔了,错过了填报志愿时间,朋友们都去上大学了,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在做出决定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多方征求意见。
(2)一些同学存在大考时总是会发挥失常,但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真实水平,那么需要在复读之前问自己:在复读的这一年之中,是否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解决掉自身心理素质不好的问题?
如果不解决掉考前心理素质差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复读后的成绩仍旧低于预期水平。因为在复读过程中过强的考试动机、不服输的心理、成绩不提升的现状都有可能导致考试焦虑,进而影响考试时真实水平的发挥。
(3)如果填报志愿后被大学录取,但考生不去学校报名而选择复读,此行为就会被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对来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慎重选择。
总之,建议各位考生在做是否复读的决定之前广泛征求老师、家长、同学的建议,了解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关于高考和复读的相关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考后学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要引起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建议家长要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内心感受,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和面临的困境。同时也建议考生面对困难时多与家长和朋友沟通交流,若有需求,可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希望同学们都能圆梦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