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幼部 >教研动态
小学部分
一、举办2018年度“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初步定于5月上旬,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为促进 “汉之星”专项课题研究工作更科学、有序的开展,推动研究成果得的应用、提升及推广。经研究准备召开“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
(一)会议内容
1.“汉之星”示范课展示。
2.专项课题中期报告分组交流。
3.各小组推选的中期优秀报告大会分享。
4.课题研究专家点评。
(二)参会人员
1.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负责课题管理的教研员、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及小学语文教研员各1人;
2.67个专项课题组全体课题成员。
(三)会议要求
1.与会的67个课题组,须将承担课题的中期报告20份上交会务组作为资料大会交流。课题组无故不派人参加会议、不递交交流材料的,结题评审时将予以推迟直至撤销该研究课题。
2.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实行量化制,量化项包括每次参加省级课题活动、活动小结等记录资料、示范课展示、分享交流活动等。量化得分记入结项评审和推选成果奖评选活动中。
二、开展“汉之星”应用、创新、展望学术论文及电子作品评选
(一)参评对象
1.开展“汉之星”教学与研究单位的教研员、教师和学生。
2.对“汉之星”教学与研究有兴趣的其他人员。
(二)参评内容
1.论文
(1)论文范围
“汉之星”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及总结;“汉之星”培训组织、教学方法的经验和创新;“汉之星”科学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研究与探讨;“汉之星”发展的展望等。
“汉之星”专项课题论文须注明“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2018年度“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课题名称》(立项编号)研究成果”。
(2)论文要求
①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科学性、真实性、实效性。题目简短、明确,论点集中、鲜明,论据充分,语言规范、流畅,引文或参考书须注明出处。
②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标题用小二号黑体,标题下方居中位置用四号楷体注明所在单位和作者,正文前的“摘要”和“关键词”内容用五号楷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③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电子作品
(1)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游戏式、活动式为主的教学课件或软件,参评作品要求创新性、实用性,严禁抄袭。
(2)作品(含其中链接的所有独立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B。
(三)评选办法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在初评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论文、优秀作品参加全省评选。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评委,按照各地上报优秀作品总数的30%、50%、20%比例,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凡发现有抄袭行为的论文与作品,一经查实,将取消评选资格。
(四)作品报送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对参评论文及电子作品分类汇总后填报“汉之星的应用、创新、展望学术论文及电子作品汇总表”(附一),刻录光盘。于2019年5月20日前随纸质文稿一并上报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302房间)。
三、开展2019年度“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
为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总结提升、应用推广研究成果,经研究,准备开展2019年度“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以下简称“汉之星研究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专项课题立项申报的要求
1.研究应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力求创新与实用,切实促进学科建设。
2.研究目标要明晰,申请单位应基于已有成果、研究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论证,突出研究的实践效果。
3.省级专项课题立项申报数量限制:每个省辖市2-4项,每个省直管县(市)1项,省实验小学1项。各实验区(学校)及其他申报专项课题的单位要认真填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申报书》,上交一式3份;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认真填写汇总表,上交一式1份。
4.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主持人须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主持人须主持并完成过至少一项县级及以上课题,或参与并完成过两项县级及以上课题。每个项目主持人限1人,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项课题。为扩大参与面,近三年已有立项的项目主持人不再申报主持新的课题项目。项目组主要成员限5人(不包括主持人),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前两名必须至少参与并完成过一项县级及以上课题;项目组前三名须提交结题证书及专家鉴定意见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由省辖市、直管县教研室核查后在复印件上加市级教研室章,原件退还。不符合资格要求者其申报不予受理。
(二)专项课题结题申报的要求
申报结题的课题必须是经我室批准立项的“汉之星”信息化识字教学系统专项课题,研究期满,过程具体,成果丰实,符合我室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
(三)材料报送要求
1.立项材料:各单位需报送纸质《立项申报书》一式3份(A4纸、WORD2003版格式打印、不可单独装袋)。
2.结项材料:材料要求规范齐全,包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和其他类型)和结项鉴定审批书(.doc文件格式)打印件各3份。要附一套显示研究开展情况的过程性材料,包括立项申报书和立项通知书(只交复印件,原件由课题组保管)、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期间围绕本课题发表的论文(附杂志封面、目录、正文的复印件,每页加盖单位公章)及相关作品、证书复印件、资料等。
研究成果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用小四号仿宋字(正规出版的专著可以不受此要求限制)。正式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由省辖市、直管县教研室核查后在复印件上加市级教研室章,原件退还。每项申报结项的课题材料用牛皮纸袋单独包装,袋外粘贴一张结项鉴定审批书封面,以便确认信息,分类编号。
重要提示:如有课题变更,需单独打印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变更申请审批表要求:(1)本表由所在省辖市、直管县基础教研室汇总上报。(2)在本课题规定结项时限当年8月1日前按程序报批,逾期不予受理。(3)变更项目组前三名须提交其参与完成县级以上课题的结题证书及专家鉴定意见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由省辖市、直管县教研室核查后在复印件上加市级教研室章,原件退还。不符合资格要求者其变更不予受理。(4)变更内容多确实需要加页,请打印在此页背面。)
3.立项与结题材料均须同时报送与纸质稿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1份。申报材料概不退还,请自留底稿。我室不受理个人申报。
4.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须提交《立项(结题)申报汇总表》1份,排列顺序对应申报材料的排列顺序,加盖单位公章。
5.报送负责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负责课题管理的教研员牵头,会同小学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研员,做好材料收集、初步审核及整理上报等工作。
报送时间:2019年9月10日前。
报送地点: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信息技术学科(302房间)。
四、召开2019年度“汉之星”输入法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整合研究课题开题会(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附一:
“汉之星”的应用、创新、展望学术论文及电子作品汇总表
市(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序 号 | 名 称 | 学 校 | 作 者 | 备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