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电子教材
大量的重复性刷题,会把人刷傻。
我有亲身经历。初三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集中攻克溶液溶质的问题,不停地刷题,一下子做了100道题,结果几天下来之后,我连基本的溶解公示都搞不清楚了。到现在想起来都有点不舒服的感觉。
我带过一个孩子(在我公众号文章《100题作废的人》中有详细描述及分析)也是因为一晚上做了100道数学题而产生了精神障碍,变得有些神经质。所谓题海战术,其实已经变成题海残术。
如果能够平心静气地分析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决定考试成绩的核心因素。
思维的层次,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层次。思维有6个层次,低级思维包括记忆、理解和应用;高级思维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大量刷题只会让学生在低级思维的低端徘徊,怎么可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呢?不可能。
在月考试卷的分析中,我发现,一些题目的答案体现出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判断选择的共性问题。
譬如,A篇在提出了一个观点之后,通过引用一本书的作者的话,举了四个例子,应该说,我们写作的一个正常的逻辑和思路是: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我举例给你看。那么阅读(decoding)的时候就是逆向而行,举例是干嘛?肯定是为了证明某个观点,说明某个问题。那么这四个例子就应该是为作者的观点people don't have to work in an office(语义转换:Successful businessmen don't have to need an office.)服务的。结果因为四个例子中三个就是关于作者在咖啡厅里写作的,所以,学生就概括为many writers like to write in a coffee shop,错选了了D项。
这就反映出学生的一个普遍的思维特征:不从上下文的逻辑和文章的脉络中思考问题。脱离了上下文的思考注定会出问题。而且,第三个例子是关于发明一款游戏的,并不是写作的。
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上出现了重大的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认为学生“读懂”了文章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事实再次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
这道题目就涉及到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课文结构、章法的提炼能力的培养;辨识具体例子和一般概念或原理的关系能力的培养。如果忽视了学生这些基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就很难找到正确的答案。
应该说,这不是一种考试技巧的问题,而是学生整体思维能力和品质的问题。所以不能将这样的能力和品质的提升依赖于大量做题。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是思维的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问题,再做多少题,都是不管用的,都是机械重复,无用功。而且,最终也搞不清楚其中的奥妙,永远在门外面晃悠。
在高考复习当中,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一道一道的做题、讲题,用题海战术将学生训练成木偶,大量地手腕肌肉练习并不意味着脑部肌肉的发达。